原创 好哭和煽情,危险的一线之隔

分类:公告/ /121 阅读

原标题:好哭和煽情,危险的一线之隔

聊一聊《照明商店》,我们得宝又悄悄出息了!讨喜且出彩,温情且动人。

光线这次的打法,对比此前各路言情片(被网友骂诈骗程度的难看),也有了明显迭代。

首先,故事设定相对新鲜,未必要称之为高概念,但外“奇”里“温”模式,应该有几分能打。

(以下内容含剧透,还没看片的朋友请先收藏)

四舍五入,算是弥留之际、生死之间的一种情感回望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,大概比较接近“黄泉客栈”?个人观感,与其说影片真正的利器是所谓高概念设定,不如说是亲情爱情的情绪打法

然而,近期频繁出现“情绪大于故事”路数,越高频也就越让人不适。

来,展开说说。

一,篇幅凝练化、情绪强化的CP线,告别是永远的终极大杀器

先说影片优点,个人比较喜欢两组CP线。

白宇帆和章若楠的故事线,有几分意外惊喜。

《照明商店》当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爱情片,但许念(章若楠饰)和郑满(白宇帆饰)这条线最后终于让我有“唉呀妈呀终于在院线看见不诈骗的感人青春纯爱了”

这几年言情青春题材剧作,好嗑的CP数目不少;但院线片领域,卡点214、520、七夕出来“诈骗情侣”“让情侣受难渡劫”的言情片,动辄评分4分5分票房4亿5亿,着实让人头秃。

通病是重复且寡淡、空洞且矫情,三板斧校园/工作/错过套路,既不能在回忆柔光丝滑引起青春共鸣、又不能在相处细节中调动喜怒哀乐等共振情绪,用套路范式无效内容填充进度条,形同在一条死胡同里不断撞墙

(章若楠本楠就演过不少这类作品吧?演技颜值都在线,但角色很难圈粉,这次算是找到对的打开方式了?)

《照明商店》中有多组人物、且有前后反转的不同内容画风需求,分摊给二人的戏份占比,对比整部青春电影自然少很多。

时长削减到三分之一以下、篇幅上更缩略,而内容变成了生死告别、内核情感属性上更浓郁。这就等于减少分母、增大分子,就让纯爱更有高光滤镜、更有伤感又温暖的瑰丽梦幻色调。

三分纯爱,三分炙热,三分死生相随的恋恋怅怅,三分越过感情站在生命关口的智慧温情。

郑满说“我不是走了”(大意),我挺疑惑的,咋的,要说“不是走了只是死了”这种不好笑的地狱笑话?事实上台词是“只是从活在你身边,变成了活在你心里”。

虽然尖尖大耳朵一度有点抢戏,但说这番话时着实纯爱感拉满。

多鸡汤的一句话呀,但动人。

特别想说但又实在不好多说的是戏里孙千这两位“姐妹”。啊这CP我先嗑为敬!

《照明商店》非常明目张胆讲了该讲的、给了该给的,但不留任何直接把柄。

(你们知道我的意思哈)而且这两位是影片中所有人员组中,唯一没有生离死别被拆开的。

最后众人坐车在漫天金黄灿烂中渐行渐远,离别不是终点、遗忘才是。

二,氛围感大于内容

影片后续所有的底,都依托于前段的恐怖既视感,所以开局便追求阴阴森森神神叨叨。

个人观感不错的点,在于影片对“吓人程度”的把控,有点吓人、不至于让人全程瞌睡完全无感,倒也不至于特别吓人过于惊悚

当然对程度的感受会因个人偏好个体差异而重现很多样化的态势。

影片开头引入的鬼故事,我个人体验相当不好。一则总出现半屏字幕,漫画载体中如此形式没问题,但呈现在电影中,总有“将我从恐怖氛围里拖出来”的出戏感二则反转过于老套,我以为她在缝他的头,事实上揭晓是缝身子,虽则猜错部位但总归都是缝人,在影片浓墨重彩揭晓之前就已经四舍五入知道内容,总会大幅折损冲击力。

进入正片之后,前半段内容对惊恐氛围的营造,效果基本在线,但也落入“重视氛围营造,高过故事叙述”的窠臼中。

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恐怖感风格本身自带的某种侧重性。前半段甚至没有太多具体的故事主干,四舍五入只有“女主发现他们都很奇怪”一件事,反面的指甲、一个人的两个影子、诡异的童谣声音、奇怪的满身是沙的人,反复渲染零散细节,以氛围感来填充相对干瘪的故事枝干。

重视氛围感没错,但有略满略拖沓的嫌疑。

影片后续反转是生离死别的情绪底,内核本质感人,但呈现时的方式、时长、程度,局部又略有些一言难尽,像一碗食材用料偏少、人工调料偏多的汤。

三,情绪的度

某些主打硬核打戏的影片,故事主干都一样,知晓与否并不影响情绪体验,因为重点本就不在“是否知晓人物关系的细节”;而《照明商店》层层加码内容起底,已知未知差异直接决定观影体验的走向。

阴森森诡异的感觉,一上来会让人觉得“这群人都是车祸逝者”,但这明面谜底只是大概轮廓,后续反转细节在“谁死/谁活/谁救谁/谁告别谁”的亲密关系。
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对不同组人物情绪代入感的差异,或许取决于对内容模块的知晓程度。比如戏里柳岩的角色在深夜走廊拖行女儿,很好猜那是她死前一定要将女儿从死局中拖出的执念。

因为这四舍五入算已知,所以车祸现场她拼命刨沙的画面出现、冲击力会呗弱化。

这一段最后二人告别时,温馨又伤感的余光中,一大一小两位演员真情实感表演很动人。

BGM的存在感也非常强烈,主打一个“不给你们整哭、我就不能下班”。

这样的光晕、音乐、话语、表演、情境中,我会哭,泪腺不受控制一般;但这种感觉,随着片段时长增长,越来越从“被亲情打动”变质为“如同被用洋葱辣到眼睛”。没有任何骂影片辣眼睛的意思,只是想说,情绪桥段拉得越猛越长、密度就越稀薄,也越来越接近生理性催泪而远离最初的情绪触动。

影片中这对亲人,最让我难过的反而是车祸现场、柳岩饰演的角色被盖上白布的一瞬。

电影开局众人出现在车祸现场附近、搬进诡异公寓,我以为全员已死(不论如何猜测,“亡故”都是这个故事的大致基色),她已故算已知项,但看见白布蒙头那一瞬、依旧有一点颇为汹涌的冲击感。

四,一点碎碎念

影片中黄橙橙和老爷爷两条线,观感略复杂。

一条线是车祸始作俑者生前不易、无意酿下大错、此后忏悔痛苦,另一条线是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,生前苦苦等不到儿子、对方因为一首歌就良心悔悟当“大孝子”、带着一家来接老爷子大团圆。

肇事司机这条线的含混,在于这是一个复杂无解的问题。剧作重情绪轻内容的打法,更适合处理单线的纯爱、纯亲情,不太能驾驭复杂含混内容;让同为可怜人的“肇事者”获得受害者“你也不容易”的唏嘘容易显得轻飘,前半段讲他的可怜约略有众生皆苦的意思,但后续这一鞠躬一句“不容易”试图给出“结局式处理”的手法,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。

(没有任何指责黄橙橙表演不好的意思,全片所有演员表演都特别好)

老爷爷这条线更是槽点满满,儿子上线时面目可憎,父亲不省人事他只关心肇事者家属的赔偿,父亲事故前他也从不去看苦苦望等了又等的心智不全的老人。

然后呢?病床边听了一首小星星,就幡然醒悟大团圆了,迪士尼动画片都不屑搞“唱一首音乐剧然后梦想成真大团圆”了好吗?人生不是没悔过没顿悟,但这一笔转变的戏剧性显得轻浮潦草。

结语

《照明商店》是一部特色和长短板都很明显的电影。

单从CP线角度看,提供了内娱院线电影青春片未能成功给予的情绪价值。

但影片的情绪打法,重视氛围感远高过实感内容,势必又和真正的硬核精品擦肩而过。

不知何时起,这届电影中很多“小而美”作品都将重心从讲故事变成讲情绪、讲氛围,人人都知道对电影而言“引发情绪共振”是何等重要的灵丹妙药,但似乎也都越来越不在意“情绪要建立在故事完成度的基础上”这一前提。

没有情绪共鸣的行活,让人头秃。

情绪先行、情绪单行、情绪横行的趋势(不针对这一部电影),正在成为过犹不及的新一波“令人头秃”症候群。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

Copyright © 2024 免费短视频分享大全 - 大中国(www.ledzzb.com) 模板馆www.iqmb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
顶部